2023年遲來的感想,畢竟《天之少女》2021年7月就有了漢化,我也於當年11月完成了通關。其實當時也寫了個隨筆的樣子,但是沒有發出來;舊事重提的原因也只是單純想分享下我對於殼、虛、天三部曲的喜好和評價罷了。
我算是半個innocent grey的粉絲,除去沒漢化的《pp》和社畜後沒碰的《flowers》其他都玩過了。接觸的ig首部作品是《七憑之祭》,雖然湊數的自由度和高難度拉低了口碑,但依然是我最喜愛的作品。(曾經發生過每天隨緣玩一點,然後玩了半個月都只能打出bad end2然後怒看攻略)
時間回溯到2013,通關《七憑》後趁熱打鐵玩了《殼之少女》,巧的是很快《虛之少女》也有了漢化,所以兩部作品可以說是無縫銜接玩過來的。對我而言,ig的遊戲意味著:好看的杉菜水姬的作畫,昭和時代的氛圍,也算是賣點的懸疑獵奇;至於劇情只能說不以此見長。
彼時的我還會因為文藝作品中不符合心理預期的結果悶悶不樂,也還沒有經歷過太多主角陣亡這種劇情的“洗禮”。所以《殼女》玩到結尾我是有一些混亂的:“朽木冬子怎麼說沒就沒了?應該還有救的吧畢竟是主角?這種結局感覺像是沒寫完似的?”
也因為對於朽木冬子“還有救”的期待,我開始了《虛女》的探索。但眾所周知,《虛女》只是披著冬子續作的外殼用原班人馬講了一些別的故事,結尾順帶交代了冬子死亡的訊息,然後藉助玲人夢到冬子給粉絲髮了波福利。
所以對我來說,《虛女》宣告冬子死亡的那一刻起,用《天女》話來講叫——我對朽木冬子的“偏執”就已經結束了。順帶一提的就是我三部曲最喜歡的角色是四十宮綴子,對冬子本就不算有偏執。(真的不考慮搞個綴子fd嗎?!)
時光荏苒,突然間就發現《天女》都已經漢化完成了。這中間的間隔,彷如八木沼了一事件後那六年的空白期一樣。要說變化的其實是玩家,比如接觸過不少作品的我,已經不在乎原作的結局是好是壞了,不喜歡的結局直接無視。
從續作角度上來講,《天女》比《虛女》還是要靠譜一些的,畢竟好歹也算是正兒八經在找女兒,六識命也算是對過去的心結的了斷;然後就是噁心的真崎智之居然還有登場,還各種瘋狂暗示和紫會在一起。
雖然三部作品以冬子為軸連線,但我仍然認為:朽木冬子的帷幕本早該拉下,卻藉著時阪玲人的“偏執”藉口,圍繞她寫了兩部劇情關聯度並沒有那麼大的續作,就連女兒色羽長大後立繪都可以一模一樣,這真的相當瘋狂!所以說到底是誰在“偏執”朽木冬子?——玲人?玩家?還是說其實是製作組呢?!
為什麼說兩部續作是圍繞朽木冬子但是劇情關聯度又沒有那麼大,以及我認為“偏執”冬子的其實是製作組?歸根到底,是《虛女》和《天女》的製作邏輯是基於時阪玲人“偏執”朽木冬子但因為她的死亡沒有故事可講所以必須講別人的故事;而非朽木冬子死亡後時阪玲人一邊懷念她一邊作為偵探解決著各種案件,順帶交代冬子結局的後日談。
但不管怎麼說,《天之少女》總算是給朽木冬子的故事畫上了一個句號。他們的女兒色羽或許還會在往後的作品中還會登場,但男主角至少應該不會再是時阪玲人了吧?!色羽如果在新作中再登場,恐怕到時候的標籤之一還會是——“朽木冬子”,製作組的“偏執”或許到時會捲土重來╮(╯▽╰)╭。
聊聊立繪:立繪喜好為《虛女》>《天女》>《殼女》,《虛女》茅原雪子和紫的一些立繪相當驚豔,《殼女》畢竟是早期作品,《天女》時隔多年的作品立繪沒有帶給我新的驚喜感有些遺憾。
聊聊劇情:劇情喜好為《殼女》>《天女》>《虛女》,《殼女》有我喜歡的四十宮綴子,劇情也還算正常;後面兩作製作組的“偏執”實在是太重了,但《天女》好歹在講主線,《虛女》引入了一個不正常人物真崎智之嚴重扣分。
聊聊真崎智之:對於不管怎麼說是因為喜歡他才犯錯的妹妹,以及有一個女兒的前女友來說,他還能算個人?三部玩下來紫也算是玩家的半個妹妹吧,他怎麼活管不著,但千萬別來禍害紫。
我的感想也就到此為止了,《天之少女》對我來說是一部還不錯的作品,但離稱的上神作還有不少差距。最後的最後希望大家玩《天女》不是因為對冬子的“偏執”,而是因為喜歡ig社的作品,喜歡杉菜水姬的作畫等等理由;畢竟製作組“偏執”冬子或許看重的是她的高人氣和商業價值,玩家則大可不必在此糾結。糾結的時候,就當《殼女》中的朽木冬子正常的生存著的if線,才是真正的主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