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03-03:《美少女戰士(Welcome Nakayoshi Park)》正式發售(GB)


1995-03-03:《超級空中戰鬥員2(Super Air Diver 2)》正式發售(SFC)


1995-03-03:《雙截龍(Double Dragon)》正式發售(NEOGEO)


1995-03-03:《超寫真麻雀同窗會(Super Real Mahjong P.V Custom)》正式發售(PCE)


2005-03-03:《裝甲核心方程式前線(Armored Core: Formula Front)》正式發售(PS2)
系列的第 10 部主要作品。PSP版本2004年首發。


2011-03-03:《最終幻想:紛爭2(Dissidia 012: Duodecim Final Fantasy)》正式發售(PSP)
Square Enix於 2011 年為PlayStation Portable發行的格鬥遊戲,是最終幻想系列的一部分,由公司第一製作部開發。


2016-03-03:《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Doraemon: Shin Nobita no Nihontanjou)》正式發售(3DS)


2017-03-03:《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正式發售(Switch)
Switch首發護航作!
該遊戲是2017 年 Metacritic 上評分最高的遊戲,並且在任何一年的所有遊戲中擁有最多的完美評論。幾位評論家稱該遊戲為傑作。
荒野之息在多個地區打破了任天堂發行遊戲的銷售記錄。在日本,Switch 和 Wii U 版本在釋出的第一週共售出 230,000 份,Switch 版本成為當週釋出的最暢銷遊戲。到 2022 年, 《荒野之息》在 Switch 上售出了 2900 萬份,到2020 年在Wii U上售出了 169 萬份。
荒野之息釋出後,在2017 年遊戲大獎中斬獲多項大獎,包括年度最佳遊戲、最佳遊戲指導、最佳動作/冒險遊戲,並獲得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配樂/音樂和最佳音效提名設計。在 2018 年第 21 屆年度 DICE 大獎中,它獲得了年度最佳遊戲等獎項。行業出版物,包括IGN,GameSpot,Polygon,娛樂週刊,Eurogamer,電子遊戲月刊,GamesRadar+和Game Informer將《荒野之息》列為2017 年最佳遊戲。根據 Metacritic 的說法,《荒野之息》位列十年最佳遊戲的 18 位榜首,超過 2010 年代的任何其他遊戲.。該遊戲還在幾個最偉大的視訊遊戲列表中名列前茅,包括《衛報》、 IGN、 Edge Magazine和Famitsu。在朝日電視臺2021 年對 50,000 多名日本使用者進行的民意調查中,荒野之息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好的主機遊戲,超過勇者鬥惡龍 V,位居第一。
荒野之息釋出後不久,記者和視訊遊戲行業人士討論了它將如何影響未來的開放世界遊戲。刺客信條:大革命和榮耀戰魂的設計師 Benjamin Plich表示,他相信開發人員會從其對實驗性和突發性遊戲玩法的關注中獲得靈感,例如“以開放的方式更自由地試驗事物的能力”對環境和工具有自主意識和實驗意識。《巫師 3:狂獵》設計師 Damien Monnier,表示《荒野之息》設法將經典的開放世界機制結合在一起,同時又不依賴它們來引導玩家穿越其世界,鼓勵玩家去探索遊戲中的任何地方。根據Screen Rant 的說法,它的“反應物理”沙盒設計是“對整個開放世界型別的啟示” ,並且該遊戲以其實驗化學引擎而聞名,既強調化學又強調物理。PC Gamer寫道,該遊戲為其型別和未來的遊戲設定了新標準。
自發布以來的幾年裡,多款遊戲和開發者都將《荒野之息》作為靈感來源。其中包括Genshin Impact、對馬島之魂、 不朽者:芬尼克斯崛起、撒謊、光環無限、Elden Ring和Forspoken。荒野之息與其他開放世界遊戲自推出以來也存在相似之處,包括神奇寶貝傳奇:阿爾宙斯、音速前沿和地平線:禁忌西部。根據Digital Trends 的說法,荒野之息已成為開放世界遊戲中的熱門比較點。
遊戲的成功激發了人們對 Wii U 模擬器Cemu 的興趣,因為 Cemu 開發人員迅速更新軟體以在釋出後的幾周內以穩定的幀速率執行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