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電波”?什麼是氛圍作?—從素晴日,櫻之詩,櫻之刻分析sca自作品魅力(下)

(接上文)

5、時間滄桑感的表達

sca自的另一個擅長之處則是對時間滄桑感的表達,給人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這也是一種氛圍的渲染。這一點櫻之詩的第六章體現的尤為明顯。除此之外,櫻之詩序章中直哉和圭在櫻花樹下仰面朝天的場景和第五章中直哉和稟在櫻花樹下躺著的對談,很明顯是一種照應。櫻花依舊,摯友卻已逝去,讓人不禁產生物是人非的惆悵感。

物是人非之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素晴日中也有類似的體現,前三章那麼黑暗的劇情過後,“向日葵的坡道”結局卻是由岐、皆守、羽咲三人在故鄉的草叢中尋找四葉草的場景,後日談最後的場景則是由岐牽著小皆守的手走在坡道上。這些都讓人感覺彷彿回到了兒時,由岐還沒有死,大家都無憂無慮生活著的溫暖情景。(所以,至少在筆者看來,把素晴日稱為一部治癒作品並不是坑萌新的玩笑話)。另外,後日談中有一個牽手的cg也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一方的手在逐漸變老。是啊,皆守終有一天會變老,由岐作為“腦內彼女”卻永遠年輕,這種戀愛是否能夠持久?sca自給出的回答是:管他呢,珍惜當下的時光,幸福地活下去吧!

讓人想起兒時嬉戲的場景

時間的流逝,皆守終有一天會變老

人啊,幸福地活下去吧!

而在櫻之刻中,引用一下miss-追夢者的評論:“處處都沒有圭的身影,但卻處處流傳著圭的神話。”是啊,雖然圭已經逝去,但圭的弟子,圭的妹妹,圭的家族相關人物(放哉等人),以及圭的畫作在美術界的影響,無不體現著這位少年的身影。也許這就是氛圍作的魅力吧!

直哉和學生們在圭的畫作前對故人的緬懷 圭的弟子——可愛的心玲 圭的妹妹——寧,已經長大了

說實話,時間這種東西是非常抽象的,想要表達出物是人非的感覺難度很高。雖然有極少數gal做到了(比如煌煌舞臺中的綺良裡線第四章),但終究還是缺乏演出,即所謂CG、音樂的烘托而差些意思。但sca自憑藉松本文紀的音樂和親手調教出來的畫師畫的cg,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說實話,如果sca自的作品不配上合適的CG和音樂,魅力直接減半)。個人認為這才是sca自作品最大的魅力。

6、個人認為的詩和刻的主題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櫻之詩和櫻之刻的故事的話,就是兩位天才少年燃燒自己為對方作畫的故事(刻卜詩這個聯合詩和刻的主題曲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夏目圭這位少年從小便放棄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短暫的一生只幹了一件事,即詩中第五章燃燒自己只為追上直哉,並讓他重拾畫筆。(這點在刻中又複述了一遍,而且更加讓人印象深刻。個人對櫻之刻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就是第四章圭死前的獨白:“直哉,我可能已經追上你了,現在輪到你跑了。”)

努力追趕直哉的小時候的圭

而在刻中的第五章,直哉也很好地迴應了圭,哪怕畫的渾身出血也堅持要為圭獻上最燦爛的向日葵。至於快樂王子的故事,如果把櫻之詩作為單獨的一部作品來看,那這確實是櫻之詩的主題。但如果把詩和刻聯合起來來看,甚至可以覺得這只是為直哉放下筆找了一個絕好的理由,並且為夏目圭的燃燒自己做鋪墊。從這個角度看,詩中的女主工具人化也不是不能理解了,因為sca自只想寫直哉和圭的故事。所以個人認為,如果拆開看的話,櫻之刻的主題還是和櫻之詩挺不一樣的。

7、關於劇情邏輯問題

對直哉而言,在圭死後作用最大的兩個人是稟和藍,一個做讓直哉重拾畫筆的對手,一個陪在直哉的身邊,但是圭死前一直同時在做這兩件事。所以有人說有他就沒其他人什麼事了,也不是沒有道理。有人說推完櫻之刻後依然不能理解稟和雫走的理由,說實話我也太不能理解,因為稟完全可以像圭一樣留在直哉身邊做他的對手,或許只能認為是被扶她自強行劇情殺了吧,確實不能深究邏輯。

如果真要究邏輯,我們知道素晴日的核心詭計是多重人格,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同一個人的卓司人格被不良少年欺負的同時,皆守人格又讓不良少年們畏懼?那些不良們不會膽子大到去欺負這麼強的一個人吧?另外,後三章揭示鏡其實是不會說話的兔子人偶,那她是怎麼在第一、二章的課堂上和卓司爭論的呢?當然,也有可能這些全部都是妄想。總之,對於sca自的作品,如果過分沉溺於劇情的嚴謹性,就喪失了體會氛圍作的美感。

 

8、什麼是氛圍作?

說了這麼多,我在這裡給氛圍作下個定義:就是更注重氛圍的渲染和場景的刻畫,相對來說不那麼重視邏輯嚴謹性的作品。而對於sca自這位寫氛圍作中的佼佼者來說,還要再加上一條:依賴於優秀的演出,將抽象的情感用具體的景物或意象表達出來(寓情於景的高手)。

說句題外話,本文開頭提到的筆者第三和第四喜歡的作品分別是海貓鳴泣之時和remember11,兩者其實也是氛圍作。海貓的氛圍無疑是極佳的。瞭解龍騎士07的人都知道,他擅長渲染恐怖的氣氛,卻不擅長解謎。海貓比起推理劇,更像是一部幻想劇,通過幻想出的形形色色的奇幻人物進一步揭示每個人的內心情感,並引出每個人背後的故事。寒蟬和海貓差不多,但我是看的動畫。毫不誇張地說,是可以排進我看過的動畫中前五的。寒蟬的風格和素晴日有些像,都是前期致鬱,後期治癒,本質上是一部歌頌友情的作品(所以每次我看到說素晴日是“十二神器”,寒蟬是獵奇向作品的人時,都會忍不住想要反駁,像happy sugar life那種番才算主題負面的作品吧,素晴日和寒蟬明明是相當正能量的作品)。

為什麼我更喜歡remember11而不是ever17?因為ever17在可可線之前的劇情實在是熬人。雖說所用的詭計可以說是懸疑作中數一數二的,但真相的揭示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並不能夠帶給人長期的沉浸式體驗(不過總體來說還是上乘的科幻懸疑作)。而remember11中渲染的緊張的懸疑氛圍,塑造的神祕的“籠中鳥”的意象,劇中人物多次向著虛空發問 “Where is self?”的場景,劇中最後一幕所帶給人的後脊背發涼的感覺,以及全結局通關後某個人物突然出現在tips中細思恐極的感覺,都讓人自始至終沉浸於作品中。雖然最終給出的解答並不完整,但足以讓人流連忘返,原因就是勝在氛圍。當然,這應該有賴於作者中澤工和打越鋼太郎的配合。我後來也玩過被部分中澤工信徒稱為其巔峰之作的I/O,雖說早已做好被大量物理學燒腦的準備,但說實話,作為中科大物理系的學生,在通關的過程中仍全程懵逼,體驗很不好,事後回想劇情時就只記著在切換場景時總出現的那個非常明亮的大月亮了。在看完若干分析貼後依然沒有完全弄明白,估計也有不少人是這種感覺,也註定了這部作品的小眾。(喜歡中澤工的人別罵我啊,這作有點像sca自的部分早期作品,自說自話的現象嚴重,絲毫不顧及玩家的感受,也許注重氛圍和電波的作者都存在這個問題。)

實際上,氛圍的渲染和意象的塑造在文學作品中也不少見。估計讀過《三體》的朋友都還記得,羅輯在向史強講解 “黑暗森林”法則時陰森恐怖的氛圍和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中雲天明的三個浪漫而神祕的童話,後者形象地暗示了宇宙的二維化,黑暗森林的殘酷現實,以及應對方法:空間曲率驅動。《三體》中提到了梵高的著名畫作《星空》來形象地展示二維化後的宇宙,說來sca自也在詩和刻中多次提到梵高的畫作,可能他們都對藝術有比較直觀的感受吧(sca自也曾在twitter上盛讚過《三體》,說最喜歡其中的水滴和二向箔)。回想起來,初二時語文老師推薦讀的《三體》算是讓筆者走上投身科研的不歸路的元凶了吧如果《三體》也能做成avg遊戲,估計素晴日只能在我玩過的avg遊戲中排第二了。雖然大劉的感情戲寫的稀爛,不過他對大場面的把控和對整個人類文明歷經百萬年的史詩故事的譜寫堪稱絕妙,難怪《三體》原名要叫《“地球往事”三部曲》,在三體的結局處回首地球幾百萬年前的淒涼往事,也能體會到滄海桑田的感覺。大劉的擅長之處恰恰也是sca自最不擅長的地方:sca自一涉及巨集大的故事就會寫崩,所以素晴日那種格局較小的作品才是他最擅長的。這麼說來,《三體》也可以稱為是一部電波作,不能體會其中氛圍的人自然會專注於對其中薄弱的人物塑造和乾癟的文筆的批判,進而認為其只是腦洞大開的網文也就不難理解了。

梵高的畫作《星空》 三體迷們想象的從冥王星上看二維化中的太陽系

9、伏筆回收

最後偏題一下,提一下伏筆回收的問題。

雖然前面說了櫻之刻人物塑造和劇情邏輯的諸多問題,但毫無疑問,櫻之刻是一部傑出的劇情作。設想一下,如果只推了櫻之詩的序章和第一章,估計都會認為這是一部老套的校園戀愛劇了吧?誰能想到詩的後面和刻會有這麼怒濤般的展開。這有賴於sca自強大的伏筆回收能力。

舉個例子,在推櫻之刻之前,估計所有人腦海中麗華的形象都是一個小丑似的惡役。玩完刻的第一章後,大部分人對麗華的印象有所改觀,但包括茵夏大佬在內的諸多人依然不能理解她在詩中真琴線的行為,認為這只是在給家族抹黑。但推完刻的真琴線後,她一切的所作所為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釋。sca自硬生生地將一個在詩中扁平化的小丑反派形象塑造成了刻中有血有肉、甚至頗具魅力的女性形象,這充分體現了他圓故事的能力。實際上,櫻之系列也正是通過他強大的圓故事的能力,才由一部本該在04年發售的廢萌作,搖身一變成為了跨越20年,見證了gal發展史的巨集篇鉅著。

10、總結

打完櫻之刻之後,對夏目圭仍然印象不深的人估計會對本作比較失望吧,除藍以外的角色廚或者更重視劇情邏輯而非氛圍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我能理解。sca自的封面欺詐是老毛病了,其實這個問題素晴日更嚴重。想象一下,當初推完試玩版序章以為是甜甜的百合後宮劇的人,在滿懷期待地買到素晴日的初回版推完後會是什麼心情?打零分也不為過。實際上素晴日發售一年後,批評空間上在中央值為90的情況下,平均分仍然沒有超過84(比櫻花萌放還離譜)。所以說,sca自的作品都是需要時間來見證的。

儘管很多人詬病sca自五年一部作品的寫作速度過於龜速,但他是gal界少有的創意不會枯竭的人。相比於某些劇情服用嚴重、越寫越差的作者,sca自的水平是一直線上的。素晴日、櫻之詩、櫻之刻,三部作品,三種風格,(加上20年寫的終之空remake中的安子視點,甚至可以說是四種風格),而且從未有過劇情套路化的問題(寫懸疑作的人中大部分都難逃詭計套路化的問題,所以筆者現在都不怎麼玩純懸疑作了)。

看完本文的人也都明白了吧,有些人因為sca自作品中抽象的哲學和藝術論述或是對文學作品的旁徵博引而對其望而卻步,實際上根本沒有必要擔心(當然能全看懂更好,本人也曾查閱過相關資料),因為他的作品本來就是用心來感受的,這些論述和引用都是為了塑造意象,烘托氛圍。是氛圍而非說理將他想要表述的道理傳達給了我們。若是糾結於這些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氛圍和體驗作品的樂趣,豈不本末倒置?

總之,讓時間來見證櫻之刻這部將要成為經典的作品吧!

Tips:

之前聽了櫻之刻靜流和麗華的特典cd,內容相當刺激。聽前還以為是對刻中重要劇情的補充,結果長度70分鐘的廣播劇一半時間都在搞hs。sca自對百合的執著已經超出常人的理解範圍了,這倆都能搞出段h,而且玩的還挺花(sca自三大xp:扶她、百合、偽娘,其它兩個在刻中也都體現得淋漓盡致,這點sca自倒和筆者蠻像的,本人也挺喜歡這些相對小眾的xp)。仔細想想,sca自的素晴日、櫻之詩、終之空remake、櫻之刻,每部作品必有百合,而且還都是帶h的。筆者不禁想起了在刻的真琴線中,學生們調侃寧和心玲這對師徒像百合的場景,別這倆已經備戰櫻之響的百合特典cd了吧?不過北大路和夏和小,想想就刺激。【手動滑稽】

不少人對寧和心玲在刻的真結局中沒有和解頗有怨念,說實話我也有類似的感覺,但畢竟櫻之刻只是直哉和圭兩人的故事,她們只是走個過場。不過可以期待一下她們在fd櫻之響中的表現,因為這才是專屬於美術部學生們的作品。總之,讓我們靜靜等待櫻之響的發售吧,不知道會不會是sca自的封筆作。

隨便看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