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電波”?什麼是氛圍作?—從素晴日,櫻之詩,櫻之刻分析sca自作品魅力(上)

(本文涉及作品:素晴日、櫻之詩、櫻之刻,雖然也提到了海貓鳴泣之時、remember11,甚至是《三體》,但不涉及它們的劇透。《三體》可能會涉及少許書中場景,不過《三體》這種文學作品根本不怕劇透。七千多字長文預警!)

推完櫻之刻之後,個人評價是除素晴日以外,我最喜歡的作品(櫻之詩大概是第五,不過第三和第四都是懸疑作)。但看了一下貼吧等論壇的評價,好像兩極分化挺嚴重,對劇情邏輯和角色工具人化的吐槽挺多的。實際上,sca自的作品都存在評價兩極分化的問題,譬如有人說素晴日玩不下去,櫻之詩太平淡,也有人說他的作品必須要對上電波才有趣,又有人說他的作品魅力在於那古詩詞一般的意境。那麼所謂的“電波”或者古詩詞一般的意境究竟指的是什麼?我在B站上看到茵夏大佬對櫻之刻的感嘆,提到了氛圍作這個詞,非常贊同。有感寫了本文。

很多人認為素晴日與櫻之系列的風格相去甚遠,不像一個人寫出來的,我也見過有不少只玩其中一作而接受不了另一作的。但於我而言,就算同屬一個系列的櫻之詩與櫻之刻的風格差距也不小(實際上,發售前sca自就在twitter上說詩和刻不是一個風格的作品)。但這些風格迥異的作品卻有著一個一以貫之的共同點:就是那讓人沉浸的氛圍。但是氛圍這種東西非常抽象,以下僅就素晴日、櫻之詩、櫻之刻來對這一點進行剖析,筆者嘗試將其說明白。鑑於氛圍的感受本身就很主觀,體會和沒體會到的差異極大,所以本文如有不贊同之處還請求同存異,多加諒解。

 

1、三部作品的整體風格

如果用一個字分別形容素晴日、櫻之詩、櫻之刻的風格的話,那就是狂、美、燃。素晴日的狂氣電波自然不用解釋,櫻之詩中無處不在的奉獻精神與餘味悠長的結局可以評價為美,而櫻之刻的燃指的不僅是最終對決的場景,也是直哉重拾畫筆積極入世的態度,更是直哉和圭這兩位天才少年燃燒自己為對方獻上向日葵的一幕。

2、角色塑造問題

另一位大佬miss-追夢者評論說,櫻之刻塑造了一個足以名垂gal史的基友形象——夏目圭,簡直不能更贊同。說實話,我打完櫻之詩後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直哉,打完櫻之刻後印象最深的是圭。如此印象深刻的男性角色是其他gal所不能帶給我的。至於女性角色,雖然比較喜歡稟,雫和心鈴,但也只是喜歡她們身上的萌屬性而已,而且不得不承認稟和雫的形象非常扁平化(據說小說和特典CD有補全)。即使是刻畫相對較好的夏目藍和本間心鈴,和同檔次的作品比起來也略顯單薄(反倒是對沒線的靜流,麗華和香奈的性格刻畫不錯,但這不屬於愛情範疇)。

sca自不擅長寫愛情的問題眾所周知,對於愛情的發展過程從來都是一筆帶過或略去不談。不過,情話和浪漫的告白場景都寫的相當不錯,氛圍烘托的很足,這點在心鈴線裡面有所體現。另外再舉個例子,如果沒有素晴日十週年的後日談對由岐和皆守感情的進一步描寫和浪漫的情話,我對水上由岐的好感度甚至不比間宮羽咲高多少(由岐廚別罵我啊),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在玩後日談之前就認為素晴日是我推過的gal中最好的(批評空間85點臺以上的我基本都推過),原因下面說氛圍作的時候會講。sca自不是漆原雪人,不能指望他去塑造一個國民老婆。sca自也不是丸戶史明,不能指望他把愛情邏輯寫的非常清楚。                                        

心玲線浪漫的告白場景,很有sca自風格的光影繪圖,當然情話也是一流

3、關於意象

所以sca自最擅長什麼?我認為是氛圍的渲染以及對玩家情緒的調動。借用櫻之詩中的話說,就是他擁有御櫻稟一樣的才能,能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達出來,其載體一般是景物或某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意象,藉此能夠牢牢地抓住玩家的內心,並與之產生共鳴。

素晴日為什麼會是我最喜歡的gal?序章中浪漫的由岐和高島的銀河鐵道之夜旅行就已經勾起了我的興趣,而以由岐站在片白光中作為結尾更是讓懸疑感拉滿。而當我在第一章中看到鏡和司突然由人變為黑影,以及第一章結束時終之空中的血月,整個人都被這詭異的氛圍震驚到了。隨之而來的第二章的狂氣和電波更是讓我躁動不已(印象最深的是教主和希實香在天台那段,天馬行空的幻想與迴歸天空前的狂熱場景都讓人久久不能忘卻),以至於晚上躺在床上根本睡不著覺。第三章通過將高島被玷汙後的內心世界具現化為物象表達出來(幻想出來的神對她的嘲諷),使人深切感受到這位少女所承受的痛苦,同時明白了主題曲《空氣力學少女與少年之詩》其實就是在寫被玷汙後絕望的高島依然幻想著對男主根本不可能達成的愛戀,也讓人對這位因絕望而墜入邪教自殺的少女感到無限的惋惜。這裡說一下,男主只有由岐人格表示過對高島的關心,但是也沒有戀愛上的感情。序章中由岐和鏡、司都有帶h的百合happy end結局,但和高島的結局卻是分別,而且怎麼看都是高島對由岐的單戀。整個素晴日也沒有高島線,只有高島和希實香的百合結局,也許高島和男主註定是走不到一起去的吧,真是一段讓人絕望的單戀啊!

實際上素晴日前三章的不說人話和部分語句的亂序排布和反覆重複,都是為了渲染這種詭異而恐怖的氣氛,和序章中輕鬆的百合後宮劇形成鮮明對比,來展現美好日常的崩壞,也印證了序章中銀河鐵道之夜預示的將要發生的極其悲慘的事情。受不了這種氛圍的人自然會被勸退。至於後三章為什麼沒有不說人話和滿屏的亂序重複語句?因為氛圍變了啊!自然不能再用相同的處理手法。後三章我印象最深的是“向日葵的坡道”結局的意象和後日談ed響起時,由岐牽著小皆守的手走在坡道上的圖片。(後面還會提到)

迫害高島常用圖(左)                 高島被玷汙後幻想出來嘲諷自己身體骯髒的神(右)

櫻之詩中印象較深的場景就更多了,當然印象最深的還是:結尾處,在櫻花含苞待放的季節中,藍牽著直哉的手走下夢浮阪的場景。櫻花樹上的枯枝與終章直哉落寞失意的境遇相呼應,但櫻花的含苞待放卻孕育著希望,與還有藍陪伴在直哉身邊的情景相照應,給人在淒涼中又略顯溫暖的感覺,也預示著刻中直哉的大顯身手。這其實就是古詩詞中常用的寓情於景的手法。

含苞待放的櫻花孕育著希望

類似的手法也用於櫻之詩第五章結尾處的場景。直哉和香奈在怒放的櫻花樹前的對話場景,還記得高中語文的古詩詞賞析題的應該知道這是樂景襯哀情。直哉向死去的圭感嘆今年的櫻花的美麗和香奈說道“今年的櫻花要比去年和前年都要漂亮,是最棒最美麗的櫻花”的場景,讓人想到櫻花一年又一年的凋謝又盛開,但摯友卻已不在身邊,不能像序章中一樣,和自己欣賞這最美麗的櫻花了。雖然喪友之痛始終存在,但看到這美麗的櫻花,也終會有一絲慰藉,這就是哀而不傷吧。讓筆者聯想到《項脊軒志》中結尾處留名千古的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估計就是有些人所說櫻之詩“古詩詞一般的意境”吧。聽說日本有櫻花樹下埋葬死人的傳說,這個場景應該也有對死去的圭的悼念的意味吧。

怒放的櫻花,樂景襯哀情

為什麼sca自每次都要給作品的每一章起一個那麼高雅的的章節名?自然不是想要裝逼,而是他必須找一個高雅的章節名所代表的意象,通過這個意象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優勢,將想要表達的東西更好地傳達給玩家。sca自很擅長將一些抽象的東西通過具體的場景或意象表達出來。比如,健一郎和圭,圭和心鈴的傳承讓我印象非常深刻,sca自並沒有點明他們教授了對方什麼相似的東西,而是簡簡單單的用了兩對人邊騎著摩托狂奔邊聽搖滾邊大喊來具象化這種傳承關係以及教授的相似內容,即要學會熱愛生活(如果走心鈴線,還有直哉和心鈴的同樣場景)。可能這也就是稟說的健一郎 “不會教人畫畫,但卻會教人何為畫畫吧”。

諸君,學會熱愛生活吧!(說句題外話,刻的部分內容是sca自在海邊別墅寫的,有理由相信他實際體驗過在海邊騎摩托狂奔時聽搖滾,難怪這場景寫的這麼浪漫)

4、素晴日和櫻之系列的共同主旨——幸福

sca自在詩和刻中多次詳細寫了烹飪、聚餐、喝酒的相關內容。刻中第三章真琴線靜流和直哉、鳥谷紗希拼酒量的場景很有趣,讓我至今印象深刻。會在這些細碎的生活場景中下筆墨描寫,可以看出sca自真的是一個熱愛生活、會享受生活的人,他一定也在生活中留心了這些場景。

說實話,sca自在素晴日和櫻之系列中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道理只有一個:無論生活中遇到多麼殘酷的事(素晴日前三章),抑或是陷入落寞之時(櫻之詩),都請不要忘記熱愛生活,總會有雨過天晴的時侯(素晴日後三章、櫻之刻)。幸福地活下去吧!這些被雞湯文翻來覆去講過的道理,卻被sca自用他的作品講出了藝術。sca自就是能將一些淺顯的道理深刻地表達出來,讓人重新審視這些道理,並打從心底裡接受。

(未完待續)

隨便看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