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警玩家為何稱“礦車”為“牛車”?這還要從《命令與征服》講起

這是老男孩遊戲盒的第562篇原創,作者@霸王蟹

《紅色警戒》曾經有多火?時間回溯20年前,幾乎大江南北的網咖都是人手必備,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老男孩幾乎都會耍兩下《共和國之輝》,普及度遠超《魔獸3》和《星際爭霸》。然而《紅警》的發跡絕不止《紅色警戒2》,早在上個世紀誕生的初代《紅警95》和優化版《紅警98》就早已經在中國第一代網咖裡站穩腳跟,成為國內即時戰略遊戲的中流砥柱。

然而熟悉《紅警》的朋友應該都清楚,《紅色警戒(Red Alert))其實是《命令與征服(Command & Conquer)》的一個子系列,最初只是一個用來試水的外傳故事。真正的本家《命令與征服》如今合計已經出了十幾部了,不僅歷史比《紅色警戒》更加悠久,世界觀設定也更加巨集大,今天老蟹就在@老男孩遊戲盒 給大家聊一聊這個RTS鼻祖級遊戲的鼻祖——《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的故事。

《命令與征服》系列的起點還要追溯到一部小說。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科幻作家弗蘭克·赫伯特完成了其不朽著作《沙丘》,這部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科幻界史詩級的大作,不僅榮獲雨果獎與星雲獎,還被被譽為“20世紀最佳科幻小說”。當時因《沙丘》引發的未來機械、機械美女等元素一度成為時尚潮流,只是這部鉅著卻一直未能未得到高質量的翻拍,讓眾多科幻迷不免心中遺憾。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Westwood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西木”看上了這部作品,將這部鴻篇鉅著改編成遊戲,並大膽地將遊戲的系統做成即時演算的方式,成為即時戰略遊戲RTS的祖師爺。然而當時遊戲版本的《沙丘》還非常粗糙,並沒有掀起大的波瀾,令RTS這個遊戲型別初露端倪的還是此後誕生的《命令與征服》。

《沙丘》對於《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進行了眾多奠基,比如RTS遊戲的經典系統架構:資源採集→建設與升級→生產單位→兵團作戰;再比如未發現地區會被黑暗遮蔽的“戰場迷霧”系統,真實模擬了戰場的不可預測和真實戰爭對偵查的重要性。這兩條設定如今已經成為RTS遊戲的靈魂,對於RTS型別遊戲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除此之外,《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也是率先採用了真人拍攝電影級過場動畫的遊戲之一,當年3D技術都未普及起來,大多數遊戲的過場都以卡通動畫或靜態畫面表示,電影級別的過場給玩家強烈的真實感,全程荷里活大片的即視感,甚至可以說是現實世界的對映,在上個世紀可謂是非常酷了。

關於《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的遊戲故事,還要從副標題“泰伯利亞的黎明”說起,話說某一日隕石墜落在義大利的臺伯河附近,這顆隕石上攜帶著來自外星的結晶體,這種晶體的特點是能吸收地底的金屬資源從而自我增值生長,科學家將之命名為“泰伯利亞(Tiberium)”。這些晶體其實是一種矽基生命,而地球的人類及生物等碳基生物在接觸泰伯利亞後就會被其入侵最終自身也會結晶化。不過泰伯利亞吸附金屬以及自帶輻射能的特定,經科學家研究開發變成了可利用的資源,被稱為“泰伯利亞礦”,不得不說人類在作死這方面是絕了。

即使出現了這樣巨大的生態災難,地域與文化的差異總會造就意識形態不同的組織,因此世界分裂成兩個對立陣營。其一是全球防禦組織GDI(Global Defense Initiative),另一個是NOD兄弟會(The Brotherhood of NOD)。GDI是由未被泰伯利亞汙染地區國家所組成,高舉“保護人類”的所謂正義旗號,並將未汙染區劃為“藍區”,用堅牆鐵壁的思想保護自身利益。而NOD則是由深受汙染之苦地區的廣大貧苦大眾所支援的組織,為使組織獲得合法性以及騙取信眾,謊稱其源自17世紀“Sha Ae Sheer(天堂之門)”這個銳意重建新世界的神祕教派。由此可見這兩方根本談不上大義凜然,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的利益算計著,於是就爆發了“第一次泰伯利亞之戰”。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作為比《紅警95》還要早的前輩,當年在教程方面卻是意外地“友好”。進入遊戲之後,頭幾個關卡是循序漸進地為玩家教學的,比如如何指揮單位及軍團作戰,建造基地及擴建各種設施,之後生產各種單位應用在不同的場合。

設施中最重要的當數指揮基地,這一點跟《紅警》很像,沒有它就是全線癱瘓只能等待被對方殲滅。最初的指揮基地就是由“指揮車”伸展變化而來,這應該也是後來《紅警》玩家津津樂道的元素了。

第二設施就算提煉工廠了,建成之後自帶一臺造型很像昆蟲“鍬甲”的礦車出去採集泰伯利亞礦,再運回提煉廠轉化為“錢”。後來的紅警玩家之所以會稱呼礦產為“牛車”,是因為在《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乃至之後的系列中,礦車無論造型還是行為都非常像一隻天牛。

第三設施要數發電廠,幾乎跟《紅警》系列一致,畢竟沒有電什麼牛逼東西都運作不起來啊!因此實際作戰時候首要攻擊的目標就是發電廠。

再下面就是士兵培訓營、戰車生產廠、直升機停機坪、修理坪、資源倉庫,以至於兩陣營的終極殺器——GDI的衛星控制塔和NOD的核彈神廟,其他就是各種防禦設施,鐳射、炮塔、防空哨戒塔、混凝土方、沙袋、鐵柵欄等……以上應該也都是紅警玩家十分熟悉的元素。

初代《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可生產的戰鬥單位就有許多,老蟹就列幾個比較有趣的說一下吧。GDI陣營有重型雙主炮及對空導彈坦克猛獁Mk.I,遊戲中的最強單位,攻高防強,俗稱“大牛”。但因為體型巨大,在大作戰之中經常造成擁堵,看著手忙腳亂的玩家以及螢幕裡的坦克像沒頭蒼蠅一樣炮塔亂轉就非常樂,費錢不討好,在熟悉打法之後基本棄用。

NOD隱形坦克以西結,有著幻影坦克既視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敵陣搞事情。然而高科技就是脆,被轟兩下隱形系統大概率故障,只得被晾一邊吭哧吭哧地風中凌亂。

NOD方尖碑,蠍尾造型的鐳射防禦系統,這個攻擊力強悍的單位是防戰利器,不過架不住群攻,自帶獨特音效“嗡嗡嗡…啾”,在探索地圖時候聽到這個聲音預警就得趕緊跑開。記得兒時有次和小夥伴一起在家玩土星版C&C時,忽然耳邊響起“嗡嗡…”聲音,驚呼:“快跑!有鐳射!”,趕緊調來遠端單位轟了個遍卻啥沒發現,這時候耳邊又響起嗡嗡聲,才發現原來老媽的洗衣機在外面響……因為這件事,導致我一直被小夥伴吐槽“你家裡有自帶鐳射發音的洗衣機啊!”

礙於篇幅所限,我們下期將為大家繼續講述關於《命令與征服(C&C)》各種軼聞故事吧,歡迎各位老男孩訂閱追更!

作者:霸王蟹

編輯:小雷

隨便看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