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索尼、微軟不參加E3遊戲展,並送上祝福,希望E3成功

E3遊戲展可以說是遊戲展中標杆的存在,但是2023年這個遊戲展標杆則要迎來比較尷尬的一年。任天堂、索尼、微軟先後宣佈不參加2023年的E3遊戲展。尤其是微軟Xbox公司,直言不會出現在E3的展廳。

遊戲界的御三家都不會去參加的遊戲展,在2023年還能掀起風浪嗎?官方表示“完整的參展商名單將會在展覽前公佈,讓參展公司有機會提前釋出自己的單獨公告。”E3組織者 ReedPop 則宣佈,一家神祕的“3A 公司”將會現身此次展會。

其實E3只是代表遊戲展中的一種形式。遊戲展一般會分為:宣傳展會(E3這型別)、商務展會(GDC這型別)、釋出會(類似任天堂直面會)。而E3這種型別可以說是遊戲玩家們的盛會,是被玩家們奉為標杆的遊戲展。

E3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E3舉辦之前,遊戲公司只能作為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的一個小展區展出,展出成本高昂,效果也不是很好。就像是雜貨鋪一樣的展廳,並沒有針對性的消費群體,無法引起關注。

處於這種原因,1995年,遊戲公司開始獨立辦展,由娛樂軟體協會(ESA)主辦,也就是如今的E3電子遊戲展。由於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展會,E3發展勢頭良好,逐漸成為美國的第一大遊戲展會。(當時,美國是第一大遊戲消費國,比日本這些可厲害多了)

最初的E3還是行業之間的交流比較多,在除了2007和08年以外,E3就有控制的對外售票。玩家們可以通過購買門票、抽獎、從業者帶入場的方式入場參觀。門票已經有了通票、廠商門票和展會門票的區分。

E3遊戲展作死的瞬間

上文說2007和2008年E3遊戲展嚴格控制了入場人員,這也導致了這兩年的參會人數以及公司都少得可憐,連展會門口的廣告位都賣不出去。很多大廠商都沒有參加這兩年的遊戲展。

畢竟大廠商們參加這個展會並不是為了和同行之間進行交流的,而是要把自己的遊戲展示給金主爸爸們。

結果,E3你倒好,直接限制了金主爸爸們來參加展會,那大公司們參加這個沒有顧客的遊戲展也就失去了意義。

好在E3及時悔悟,在2009年又開始讓遊戲玩家們參會,但高昂的門票還是讓人望而卻步。當時的票價非常高,不是一般小老百姓能夠消費起的。當時的票價在800美元左右,貴的通票接近1000美元。算算當時的兌換率,再想想當時的遊戲環境,國內要是有人花兩三個月工資去逛一次遊戲展,怕不是超有錢。

E3逐漸失去品牌效應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網路直播遊戲展開始流行,遊戲廠商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網路釋出會。各種直面會和網路遊戲展的衝擊,讓E3不得不降低門票價格,在2017年真正做到了與民同樂,但為時已晚。

很多大遊戲商開始退出E3展會,直到2023年,連遊戲界最大的三大巨頭任天堂、微軟、索尼也都退出了E3展會。這個展會的品牌效力逐漸走向衰敗,可能再過幾年就不會再有線下的大型活動了吧!

而我國的遊戲展卻在悄悄的崛起,不知道你參加過沒有?我國的遊戲展ChinaJoy。

這裡是遊戲深淵,希望各位能點贊支援!謝謝!

隨便看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