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前線》是EA於2015年發行的一款以《星球大戰》為背景的遊戲,由《戰地》製作組DICE打造的《星球大戰前線》延續了類似《戰地》系列的玩法並將《星球大戰》中極具特色的角色、車輛、武器融入其中,因其不錯的遊戲素質該系列也引來了不少星戰迷的關注。前作的成功,續作則理所當然,在2022念11月17日我們也終於迎來了《星球大戰前線2》的到來。

經典再現的科幻史詩
《星球大戰前線》系列並非《星球大戰》首次登上遊戲的舞台。早在2004年就曾推出過一款名為《星球大戰:戰爭前線》的遊戲,而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線》是該作的重製作品。目前最新作《星球大戰前線2》則是《星球大戰前線》的續作。
相比於2005年的《星球大戰:戰爭前線2》,如今的《星球大戰前線2》為我們帶來了更加優質的畫面與更加擬真的戰場,無論是畫質上還是臨場感來講相比於12年前都有著天壤之別。
遊戲擁有約5小時的單人劇情,劇情與主角皆為原創,但卻穿插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之間,與它們的劇情息息相關,五小時的光景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作為一款主打多人對戰的遊戲來說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用來介紹多人模式的各類功能。

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呈現
如同如今所流行的MOBA類遊戲,之所以受歡迎其中也不缺少崇揚個人英雄主義的玩家,在對線、發展之後購買裝備道具,在自己能夠以低廉價格購買到適合自己並使自己遠強於其他英雄的裝備的巔峰階段,以一人之力打破整個戰場的僵局帶領自己的隊伍走向勝利。
個人英雄主義雖然並不現實,也在多人競技遊戲中成為了一個貶義詞,卻在《星球大戰前線2》中能夠得到完美的呈現。不同於師出同門的《戰地》系列,《星球大戰前線2》中載具並非直接存在於地圖中隨時在載具中復活,或是在復活後登上載具,而是在擊殺、傷害敵人或是完成戰略目標獲取積分由此兌換高級兵種、載具及英雄。在花費高昂積分變身絕地武士之後,玩家就瞬間擺脫了在戰場上艱苦求生。由第一人稱轉變為第三人稱,拿出五彩斑斕的光劍也擁有了強大的技能。

絕地武士的末路?令人恐懼的內購系統
不得不說,《星球大戰前線2》帶給了玩家相當不錯的遊戲體驗,尤其是對於原作的還原程度可以說十分驚人。但是《星球大戰前線2》所擁有的內購系統卻幾乎毀滅了這款遊戲,雖然EA在遊戲發售後不久迫於壓力下架了遊戲中的水晶包但實際上這並非問題的關鍵所在。
玩家在零氪的情況下解鎖物品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實在太長,也有玩家曾計算過在零氪狀態下要解鎖所有物品大約需要4500小時的遊戲時間,也就是需要足足半年時間不眠不休一直刷刷刷,而EA對此事美其名曰:提高玩家成就感……
在內購方面最值得批評的並非遊戲中販賣的水晶包,而是在這一基礎上免費水晶獲取難度過高以及不穩定的開箱系統。通常開箱子系統會在這裡放入一些額外的獎勵譬如皮膚以及銷售渠道外的武器、角色等內容。但《星球大戰前線2》的開箱系統則是在完全沒有其他銷售渠道的情況下存在的不穩定武器、角色解鎖手段,這樣的設計讓玩家難以獲得自己想要的角色與武器即便是不要命地去肝也僅有很低的幾率獲取。
最終玩家將被逼到走投無路而被迫去氪金購買水晶包來瘋狂抽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EA在因此事受到玩家批評後刪除了氪金購買水晶包的功能,玩家也僅剩爆肝一條路可走。

總評
《星球大戰前線2》對於星戰粉來說尚且算是一款值得嘗試的作品,不考慮內購它仍不失為一款佳作,無論是單人劇情還是多人對戰《星球大戰前線2》都能帶給玩家相當獨特的遊戲體驗。
但內購的出現讓這款遊戲顯得非常不穩定,圍繞內購而制定的解鎖方式與難度使玩家在遊戲的體驗上並不流暢,也讓大多數玩家很難細品這款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