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零之曙光

平臺: PC PS

地平線:零之曙光

後啟示錄時代,機械廢土之上的開放世界冒險——《地平線:零之曙光》測評

從後啟示錄開始講起

後啟示錄時代就是聖經《啟示錄》中的預言發生以後的時代,也就是世界末日之後。但我們現在討論的後啟示錄不僅僅只是《聖經》故事中的那個篇章,而是一種人類在經歷了某種大範圍、全球性的災難後,原有政府機構與社會秩序全面崩潰,人類陷入無政府約束的時代。比起那虛無縹緲的神明,和不知何時才會到來的審判日,人們更願意相信,世界毀滅的原因會是無數顆遮天蔽日的、向上無限攀升的核彈。

這也是經典遊戲《輻射》系列的世界觀設定的一部分,中美兩個超級大國核彈戰爭後的廢土世界,廢土之上是無數畸形的生物和不同派系的人類組織。

而例如育碧的《全境封鎖》則是病毒侵襲整個美利堅,陷入「無政府狀態」,突如其來的疫情將紐約變成了一座無政府主義的主題公園:巨頭們屬下的雇傭兵自行其是,監獄裡的逃犯們橫行霸道,極端主義分子用噴火器和凝固汽油彈清除著所有潛在的病毒威脅,飢餓的暴民們搶掠著所有能夠填飽肚子的東西。從中央公園到自由女神像,沒有一處是安寧的。

那麼作為本篇我們所要談論的《地平線:零之曙光》,則是採取了「機械智能覺醒」的世界觀設定,舊文明已經淪落,人類稀少,人們崇拜機械神明,一片蠻荒。有人傾盡一生去追尋神明滅亡的答案,有的被上古遺留的黑暗所誘導淪為惡魔的爪牙。而年輕的姑娘埃洛伊為了探尋自己神秘的出生背景和舊時代人類滅亡的真正原因,她開啟了自己的冒險,這個世界遍布的巨大的智能機械獸,舊日人類的科技遺跡被繁茂的植被所掩蓋。但黑暗處愚昧的日蝕族卻在幫助著哈迪斯實現一場即將重演的人類滅亡計劃……(不劇透)

依舊精美的畫質和略顯瑕疵的優化

本作雖然首發於2017年,但驚艷的畫面和逼真的細節紋理即使到今天也依舊出色。作為後啟示錄時代的機械廢土之上,依然擁有著不同的地貌風景,神聖之地的雪山與叢林,太陽城附近的雨林,日蝕城附近的荒漠以及「冰塵雪野」DLC中的雪原。但當然顯而易見的是,遊戲作為一部移植作品,並不是在優化上下了很大功夫。評論區中飽受詬病的著色優化器問題,筆者也曾遇到。而且遊戲對機械硬碟十分不友好,筆者起初把它放在機械硬碟進行性能檢測時,發現連遊戲建模都載入不出來,只能作罷,轉移到固態。

遊戲系統與公式化開放世界

索尼在第八世代推出了諸多開放世界遊戲,諸如《地平線:零之曙光》、《漫威蜘蛛俠》和《對馬島之鬼》。但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公式化開放世界,或者說「Checklisty」。我向來反對「公式化就是不好」的觀點,處理好公式化的重複和激起玩家的探索樂趣可以解決很多事情,包括使玩家忽略「公式化」,因為畢竟人類的本質就是「刷刷刷」。

本作的戰斗系統的核心應該是弓箭,通過戰斗獲取經驗升級,得到技能點可以選擇四個方向的加點,分別為徘徊者(潛行)、覓食者(生存)、勇者(近戰)、旅行者(補充?)。遊戲的武器和時裝系統並非非常完善。改裝線圈只能通過擊殺機械獸獲得。而在遊戲中想要獲得高品質的紫色武器和時裝只能不斷反覆爆肝刷刷刷,武器和時裝並不能提高品質。這一過程確實非常無聊,我和好友談論時也提到「感覺索尼這批公式化遊戲,其實整體沒啥突出,世界觀和設計上倒是很有特色」、「只能說它的廢土機甲設定真的拯救了這個遊戲,如果把機甲變成普通動物,估計就很無聊」。以上都是我和好友的原話。

至於本作的公式化開放世界,其實對於筆者來說是非常矛盾的,但總體上我不喜歡。遊戲密密麻麻的將能夠標識的都放在地圖上,就像CDPR的2077一樣,這是非常詬病的一點。但是,只能說遊戲的世界觀設定確實非常出色,我享受著在舊世界的遺跡里傾聽殘存的錄音和閱讀舊世界的相關資料,戰斗效果的出色展現也稍微彌補了重複爆肝的無趣。

在遊玩過許多後啟示錄作品後,其實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人類永不滅亡。人類作為一個種族,即使面臨著核彈、病毒或者智能機械覺醒後,我們依舊活著。

結局時塞倫斯用一個儀器困住了哈迪斯,那麼幕後黑手究竟是誰?只能等待索尼的續作《地平線:西部禁域》為我們揭曉答案,也希望遊騎兵工作室可以改善筆者上述遇到的很多設計上的問題。